SCI論文發表必備的技巧
我國相當一部分科研工作者都需要發表若干論文用來晉升自己的職稱或者是畢業升學,很多博士生也需要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SCI論文發表必備的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1. 閱讀中文文獻
因為中文文獻是基本的,一旦你對你的研究領域比較熟悉了,就立刻轉向外文。由于中文文獻由于版面的限制對一個問題的闡述往往不夠深入和全面,該說的問題沒有說清楚。另外中文文獻往往存在對結果的解釋的不夠徹底。由于咱們國家學術界受SCI之風的影響,稍微高水平的研究都發到國外的一些高水平的期刊上。我覺得這是我國學術界的一種悲哀!看外文文獻時開始就看類似的,如果你能夠類似的文獻中歸納出異同點,你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找出前人沒有做過的為突破口,當然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比較難的。如果你能找到說明你已經具備了科研的素質。一旦找到突破口后下面就是提出實驗方案。其實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夜里睡覺被夢所驚醒才有的靈感,我每晚都會在桌子上放幾支筆和幾張草稿紙,有時被驚醒就順便把想法寫在紙上,早晨再去反思。從這以后我的想法有時導師都認為很有創新。
2.論文數據
因為你的論文要有充足的數據及結論作為支撐,因為有時審稿人會提出一些數據的問題,解釋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這樣有備而來。
3. 寫文章
文章的前言部分,最好從名人文章中"借用"一些好句子,我就借用了一部分句子,把主要內容換成自己的句子。名人的其中一個句子四層遞進結構,自己讀起來都舒服,人家大牛就是牛啊,這應該是他們文章的一個亮點吧。在寫作之前要學習寫作方法,在寫文章之前學習一些寫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關鍵是對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部分不知如何下手,感覺這簡直就是兩座大山橫跨在我的寫作之路上。一旦這兩部分你寫好了,你的文章已經順利為接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這方面會花一部分時間看看前人怎么寫的,學著寫醫學論文(www.hsezzz.com)Experimental 中的Apparatus and Reagents 就很簡單了。Results and discussion部分就是對你所的實驗數據進行解釋,把所出現的實驗現象解釋清楚,讓審稿人一看就懂可別讓審稿人去猜你的實驗可能會出現的原因。還是自己解釋清楚為好。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就是你所提出的方法的應用。Conclusion 就算是對你的實驗進行總結,Acknowledgements就是把你的導師的基金支持寫上去。 References把所用的文獻羅列出來。
4.投文章
一定要注意你所投的雜志的發表范圍, 超出范圍的千萬別投,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另外不同雜志都有不同的具體格式要求,一定要按照他們的要求把論文寫好,再投。
5. 修回文章
對已經被修回的文章,一定要逐字的閱讀。逐條的回答,然后凡是你所改動的地方一定要用紅色或者其它標注。這樣你的修回稿投出去后審稿人很快就會給你接受意見的。
6.清樣
這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出版社已經把你的文章排好版了,你看看可有排得錯誤的或者編輯錯誤的,清樣意見發一個郵件就可以了。
延伸閱讀:SCI論文發表時常涉及到著作權署名的問題
著作權是任何一個科研究工作者所關注的話題,在科學網上,這也是一個常議論到的話題,因為它直接影響了您的生活和工作,更涉及到單位, 研究機構,公司集團,國家的政治、經濟諸方面的利益。記得多年前, 看到一本有關“著作權”的專著,可見其復雜性不是三言二語能夠闡述淸楚的。其實,對著作權的認知、評價、執行、也成為了一門新的專業。不同領域或專業, 例如生物醫學類同數學及物理學類, 著作權的執行情況差異較大。本文涉及的著作權知識主要適用于醫學、生物、生物相關的物理和化學。
署名的規則:
署名的規則, 不同領域和國家是有較大的差異。隨著科學技術交流的國際化,科學家也達成了共識。涉及作者的署名權,首先得談到署名的規則。盡管不同雜志出版了不少的規則,這些規則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缺乏實際的操作模式,很大范圍仍屬灰色地帶,很多情況不能量化,很大程度取決于第一作者和資深作者的態度。
嚴格的講, 任何人實際上參與了科研工作,(1) 并提供好的科研思路 (盡管沒有做實驗), (2) 分析及實驗的工具,(3) 有數據,(4) 圖片,(5) 數據分析,(6) 破譯結果并提供結論,都應亨有署名權。但不同實驗室有自己的規則,就我知道的和經歷的類型簡述如下:
1 太嚴格型:我們常看到有些大型實驗論文僅有二到三個作者,誠然有個別人能達到這點,我個人認為有很多不可取之處,對于一個好苗頭的課題應鼔勵更多人加入,從中得到訓練及經驗, 這對于大學學生和資源缺乏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尤其重要。但我也不是那種平均平義者。我認識的有幾個實驗室,所有實驗員都沒有署名權,盡管他們準備了大量的實驗,他們只在最后的致謝欄處給于感謝。
2 太不靠譜型: 由于存在灰色地帶及很多情形不能量化, 不論國內及國外,論文署名存在很多弊端,我想只是輕重不同罷了。有很多情況下署名也突破了道德底線, 成了利益轉化的工具。這些情況也只有待以時日看否能夠得以解除。
著作權署名形式:
情形1,典行的例子: 一個大學生、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員、訪問學者,未獨立的科學家在一著名的或獨立實驗室工作,所有誠果屬于研究所及實驗室所有,實驗負責人(如博士后)起草論文稿,提交到實驗室主任,討論作者的貢獻和秩序。對于中型的課題,涉及8到20位工作人員,通常的情況下,誰起草論文稿,誰就是第一作者,導師或實驗室主任作為資深作者放到最后一位,常冠以通迅作者身份。
情形2,典型的例子: 同情形1相似,但現在涉及三個或多個實驗室, 或多個課題組間的合作,而這種合作分工是較均沖的那種類型, 很能說誰的課題組貢獻最大。通常作法是各實驗室的主要實驗負責人共亨"第一作者”,標以相同貢獻作者(equally contributed to this work),各課題負責人則署名到最后的三個位置。顯然第一作者仍占有多種好處。具體的協商和利益的分配是因情況不同而定的。
情形3,典型的例子: 同情形2相似,但涉及5個或10個以上的實驗室,50人乃至100人以上的大型國際合作或協作,科學家的貢獻很難加以量化,可以以作者的姓名的秩序排列(all authors are listed alphabetically)。如果你的姓是A,你就是第一作者。
情形4 (非典型署名1): 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迅作者,資深作者的位置可以是一位資深作者,這種情形多見于資歷較淺的獨立科研人員同資深或重量級大牛間的合作。科題的完成顯而易見是源自第一作者,資深作者的加入有助于論文的發表,但同時有可能淡化第一作者的獨立性,有利有弊。更多人愿意把大牛的署名放在不顯眼的位置(如倒數第三或中間),來突出個人的能力, 也是有利有弊。
情形5 (非典型署名2):所有的作者的署名方式遵守典型的規則,但通迅作者可以出現在住何位置。比較常見的位置是第二, 第三,倒數第二及第三。我個人的理解這種方式仍屬于作者間利益的平衡,很多的原因是為了促進年青科研究人員的職業發展及升職。
【SCI論文發表的技巧】相關文章:
SCI論文發表的技巧經驗分享03-14
詳解SCI論文發表省錢技巧12-09
SCI論文發表錄用的方法和技巧03-16
發表SCI論文的十個技巧11-26
SCI論文發表目標雜志選擇的技巧03-26
SCI論文發表的一些技巧分享03-27
SCI論文發表經驗11-29
SCI論文怎樣發表03-09
醫學SCI論文發表流程12-12
SCI論文發表的投稿方式11-23